他一生演绎了多种角色
却一直忠于医生这一职业

他不管多少荣誉光环加身
却脱不去那一身的白大褂

他已经80岁高龄
却依然保持着对医学最初的执着

他是骨科医学界的一面旗帜
却追求一份纯真和自然的生活

从医60余年,创下骨科辉煌

劳汉昌祖籍浙江宁波余姚市,1935年出生于上海,抗日战争爆发后跟随父母迁居到重庆。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大学医疗医学系,从此踏上了行医之路。在医学的这60余年中,劳汉昌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骨科康复上书写出一个个经典的案例,为云南(中德)骨科专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70年,由于劳汉昌在医学方面扎实的基础和突出的表现,由他主持成立了早期的骨科专科,1981年,劳汉昌被派往法国里昂大学进行两年的学习,回国后受里昂大学邀请成为里昂外科学会外国会员。

医者仁心 圆患者美好希望

“作为医生,他最高兴的就是,走在大街上,能够被他曾经医治过的患者认出来,主动跟他打招呼,向他问好”劳汉昌的夫人说。6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劳汉昌诊治过上万名患者,小儿麻痹、肢体残疾矫正、脊柱侧凸、骨质疏松、关节病等,他们在劳汉昌的治疗下体验到了新的生活。给患者希望,让患者重生,即使在多年以后再遇到劳汉昌,这种感激也无法一一言表。

  • 10岁女孩,患有小儿麻痹,造成了左腿严重向外翻,腿已经严重畸形,左髋屈曲外展外旋、左膝屈曲、右侧髋关节脱位,多处畸形。做了矫形手术,两年后随访,小女孩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 河北的张阿姨,今年73岁,3年前无缘无故出现左膝关节疼痛,后来,张阿姨感觉左膝疼痛加重,屈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劳汉昌主任,在劳主任建议下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并且手术很成功

  • 玲玲从小就双脚畸形,双膝严重内翻,通过讨论,劳主任建议玲玲分两次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现在玲玲已经和正常女孩子一样了,她也可以穿着裙子到处走。

    不断探索 推进骨科跨时代发展

    • 70年代,劳汉昌带领团队对小儿麻痹进行研究和对外学习交流,在昭通地区两周的时间治疗了198例病人。

      80年代,劳汉昌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脊柱侧凸的Harrlington-Lugue矫正》也被业内人士所熟知。

    • 80年代末,面对骨质疏松这一老年病,劳汉昌联合了相关学科共同成立了“云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对骨质疏松这一病种进行调查和研究学习。90年代,劳汉昌带领的骨科专科团队首先开展了关节镜工作,这也受到了云南(中德)骨科界的关注。

    • 20世纪,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退休后的劳汉昌,他四处奔走,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机会,给贫家庭困患者免费做手术,参加青少年脊柱侧凸公益活动、到地州上给病人看病他义无反顾。看病救人,无欲无求,他书写了“医者仁心”。

      谆谆教诲,桃李满天下

      劳汉昌总是说他一个人看不了多少病人,他尽可能的把自己积累的医学知识传给更多的年轻医生,让他们为更多的病人服务。为此,开展骨科学术会议成为了一种传播医学知识的途径。他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把云南省的骨科医生团结起来,让他们相互了解学习,同时关注省外的骨科发展,形成一个专业的骨科团队。许多年轻医生都表示,“只要有劳汉昌教授参与的会议,他们都会来参加学习。”

      • 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研讨班

      • 国际脊柱研讨会

      • 捷迈人工关节研讨会

      • 全国脊柱脊髓损伤专题研讨班94

      • 全国人工膝关节研讨会

      • 西南五省首届脊柱外科提高班97

      • 义诊

      • 云南省骨科学术会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