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加强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未知

在医院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在这一方面,云南中德骨科医院加强管理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护理部吴东玲主任

2014年6月24日下午14:30,云南中德骨科医院护理部吴东玲主任开展了题为《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讲座,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共100余人到场听课。吴主任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讲解:1、伤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因素;2、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3、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处理;4、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

手是致病菌较常见的传播方式。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因此,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较重要措施之一。

讲座现场

吴主任给大家介绍了洗手时的注意事项:洗手时注意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方法及范围,手的各个部位都应洗到并冲净,洗手后,手不应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吴主任强调: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不同的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立即有效洗手。

吴主任让护士现场示范如何洗手

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较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身,还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吴主任补充道:“护士除了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染的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

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疾病、意外伤害、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社会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共突发事件以及酗酒、吸毒、医闹等社会问题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和紧张感。长期的三班倒造成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加重,角色及生物钟紊乱。

吴主任在讲课

讲到心理因素时,吴主任说道:“我们要学会自我释放压力,做人不要太认真,做事一定要认真,一定有一个好的心态!”

什么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吴主任给大家作了讲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时如何处理?吴主任说道:“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几率,因此要立即从近心端到远心端挤压伤口,同时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10分钟,再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讲座现场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时该怎么办呢?吴主任说道: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较后,吴主任从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给大家讲解了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的注意事项。吴主任精彩的讲座博得了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前,吴主任有感而发地说道:“职业暴露不属于职业病,职业防护工作任重道远,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好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没有员工的自身健康,何来患者的健康维护?”

16:30,讲座结束,吴主任精彩的讲解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阅读3512